花蓮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各單位成果分享

:::
202011/26
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於109年11月25日舉辦花蓮生態保育綠色網絡簡稱花蓮綠網大平台會議,邀請31個公私部門、在地社區居民、NGO團體等共73人參與,讓各花蓮綠網夥伴分享這近一年來推動建置綠網的努力,進行成果交流與分享。其中更有農委會林務局、水土保持局花蓮分局、交通部公路總局第四區養護工程處、經濟部水利署第九河川局、花蓮縣政府建設處、花蓮縣議員楊華美等機關首長、主管與民意代表親臨現場參與,顯見大眾對建構花蓮地區綠網藍圖,推動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的願景的支持。

國土綠網計畫為106年由行政院核定,交付農委會林務局擔任幕僚與推動之重大計畫,在執行過程中面臨最大的挑戰是里山平原等的關鍵生物熱點區域,多數非屬林務局轄管權責,但建構國土生態綠網又不可或缺之。因此自107年起,花蓮林區管理處以平台方式,邀集建構花蓮綠網之關係權益人、機關單位、NGO團體、社區部落等,不論公私部門,透過專業團隊輔助,盤點重要生態綠網課題,與公私協力的權益關係夥伴一起來參與討論,集思廣益,共同承擔修補棲地,恢復生態系統服務價值之大任,來建構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的生態綠網。

歷經兩年半的時間,花蓮林區管理處召開13場次大小平台會議,針對不同生態課題逐步凝聚共識、提出改善方案、具體落實的合作模式下,於11月25日召開的花蓮綠網成果交流大平台會議中完整呈現各項方案的具體成果。

會議中由交通部公路總局第四區養護工程處李順成處長親自率員全程參與、並分享公路總局透過改善台9線新大富橋橋下穿越空間、拆除部分舊大富橋引道的阻隔,以提供野生動物穿越台9線的重要通道等改善推動成果。

經濟部水利署第九河川局分享以「還地於河、還石於河、還水於河、還魚於河」的概念來恢復河川生命力,並透過社區培力、共學、平台會議來強化公私協力及在地參與,共同推動鱉溪河川復育及人與溪流的共存,以及在大農大富生態廊道改善工作與花蓮林管處共同合作推動馬佛溪生態廊道串聯工作,嘗試改善河川結構物對動物移動的阻隔課題等成果。

水土保持局花蓮分局則分享推動荖溪流域公私協力平台,討論水質及水量議題,並推動民眾參與水土保持相關工程,廣納在地意見,這樣工程思維的改變也受到在地居民與NGO的肯定。

花蓮縣政府建設處鄧子榆處長親自分享縣府在新社地區大不岸溪橫向構造物改善,透過縣府與在地居民溝通,達成共識後協助拆除出河口橫向構造物,以及降低8座攔沙壩高度,提高洄游魚蝦上溯的機會,再搭配花蓮區農改場、水保局花蓮分局、花蓮林管處以及東華大學等先期於新社地區之森川里海平台,推動與在地部落的成果基礎上,正式宣示新社即將進入明智使用生態資源的新里程碑,讓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的願景可以真正落實。

此外,林業試驗所也於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長期進行生態調查與研究,並在會中提出未來連結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生態廊道建置的具體建議。

參與平台會議的NGO團體及在地居民也透過本次平台會議,除表達對於環境議題的深切關注之外,也紛紛表示對花蓮林管處戮力推動花蓮綠網平台,讓整個公部門反轉,從過往與NGO團體的對抗關係,轉換成攜手合作的夥伴關係感到肯定與支持,並表示這才是真正難能可貴的地方,也期許這樣的夥伴關係,不要因為機關首長的異動而有所改變。

為此,花蓮林管處楊瑞芬處長於會議中表示全國綠網的建構是行政院的既定政策,且環境的議題與人息息相關,各單位、NGO、在地居民都需要一棒接一棒的繼續努力,不會因機關首長異動而有所改變,未來花蓮林區管理處會持續深化與各綠網夥伴間的交流與合作,共同完成建構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的生態綠網世代工程。
相關照片

下列為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功能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回列表
瀏覽人次:977 最後更新日期: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