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塱溪發現洄游生態演化物種-網球蝦播放

:::
201905/12
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自107年起開始於花蓮縣豐濱鄉新社村的加塱溪流域進行二年期的溪流生態資源調查,除了發現到許多特殊洄游性生物,與海洋、森林關係密切外,也與加塱溪地理位置優勢有十分密切關係。經過2年調查,總計調查出10種魚、7種蟹、21種蝦,其中包含去年介紹過的青毛蟹及郝柏村蟹等。
「網球蝦」學名為「刺足仿匙蝦」,因似天然木紋般亮麗的顏色,和有別一般淡水蝦的特殊行為而成為水族市場的寵兒。國內水族業者給這種蝦封了一個響亮的名號「網球蝦」,而「網球」俗稱的由來,是指其兩對像觸手一樣特化成扇形網狀的第一、第二對螯足,總共八個半圓形扇網組合而成四個橢圓形網,與其他蝦類比起來增加了更多的捕捉面積。而「網球蝦」的捕食方式,其實應該更接近棒球捕手的接住高速投球行為,接住來自水流快速迎來的各種小生物,而非濾食。在世界上臨海洄游性生態豐富的溪流中,這一類物種因應環境發展而演化出獨一無二的特殊外型與動物行為,在全世界的淡水蝦中算十分特別。而台灣已知的三種「網球蝦」皆須仰賴洄游性生態相完整的溪流,才可見到穩定且個體較大的族群。
調查人員林在田先生表示:「 在臨海溪流中,無時無刻有大量蝦苗魚苗、有機碎屑、微小水棲昆蟲順水沖入河道中心水域,提供了在湍急水域等待捕捉的刺足仿匙蝦豐富多元的食物來源;一般人工環境無法隨時提供網球蝦多樣性餌料,即便人工餵食也活不久,十分不建議飼養。常可見水族養殖愛好者因不熟悉其原生環境與食性且相關資訊不流通,往往購買後僅飼養短暫時間後就死亡,網球蝦被捕捉後便成為無辜的養殖消耗品。
要找到大又多的網球蝦,洄游性生態必須健全。如果溪流中基礎洄游性物種像是匙指蝦、長臂蝦、禿頭鯊等幼苗消失減少,以此為食的網球蝦個體也不會太大。這也是為何亞洲地區的網球蝦主要分布在順著洋流的島國臨海溪流中,因為這些區域也是溪流洄游性生物的天堂。
花蓮林區管理處表示,林務局近來推動國土生態綠色網絡,花蓮林區管理處也著手調查各條發源自海岸山脈獨流入海的溪流。國土綠網計畫除藉生態調查紀錄特色物種,也希望連結環境資源、提倡保存利用,維繫社區溪流生態資源文化知識傳承與保育,共同經營森川里海永續發展。
相關照片

下列為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功能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回列表
瀏覽人次:3691 最後更新日期:2019-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