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分署轄屬森林育樂場域包括國家森林遊樂區、自然教育中心、全國步道系統、林業文化園區及平地森林園區等 5 類型,包括國家森林遊樂區計有池南及富源等2處;環境教育場域計有池南自然教育中心及瑞穗生態教育館 2 處;全國步道系統計有月眉山、佐倉、鯉魚山步道等 9 條;以及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及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二處園區,另有運用國家森林志工協助場域解說宣導服務,以及結合部落及社區特色辦理生態旅遊活動,傳達生態保育及環境保護理念及目標。
一、森林遊樂區: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已於93年9月通過ISO9001國際標準品質認證,並於107年移轉例行性業務於南華工作站,就近管理;另富源國家森林遊樂區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於93年6月1日起委由蝴蝶谷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經營管理項目:1.森林遊樂區經營管理法規之擬訂及修正。2.森林遊樂區經營管理計畫之擬訂與執行。3.森林遊樂區經營管理之督導檢查。4.森林遊樂區經營管理與旅遊等業務預算之擬訂。5.營運管理與解說服務人才培育訓練計畫編擬。6.經營管理與解說服務人才培育訓練計畫之執行與指導。7.森林遊樂門票及遊憩設施收費標準之擬訂及查核。8.森林遊樂區收費(門票、遊憩設施收入、保險費)之繳納案件。9.旅遊資訊之查詢與服務。10.旅遊安全、安全禁止標幟之規劃、設計、設置及督導。11.森林遊樂區旅客平安保險之執行與督導。12.有關經營管理與旅遊解說服務資料調查、分析、提供與報表彙整。13.旅遊糾紛之處理。
森林遊樂解說環境教育活動計畫之擬訂。包含:活動計畫之執行、解說、服務設施之規劃、設計、設置、督導及森林遊樂區解說資料之編印及製作。
二、自然教育中心:為了提升森林環境教育功能,於97年7月4日正式啟用「池南自然教育中心」,其宗旨在於連結人與自然,創造一個快樂學習的優質教育場域,進而實踐永續生活的目標。池南自然教育中心推出五大類課程予不同需求的民眾,服務對象從幼兒至成人,目前已成為花蓮地區重要的環境教育平台。中心已於101年通過環保署環境教育場域認證,104年通過環保署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評鑑,106年通過環保署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展延,並於102年獲得環保署第一屆國家環境教育獎機關組優等獎殊榮。服務量每年超過一萬人次,未來將持續推動優質的環境教育課程,為地球環境盡一份心力。
瑞穗生態教育館:玉里野生動物保護區地處中央山脈心臟地帶,地形陡峭峻拔,進入交通不便,一般民眾接近不易。因此花蓮分署於民國93年將瑞穗工作站重新規劃改建,並於94年成立瑞穗生態教育館,以此作為玉里野生動物保護區對外的展示窗口。期望將歷年來在玉里野生動物保護區所進行的研究、調查成果與保育成效,透過瑞穗生態教育館的展覽、活動,介紹給社會大眾。引導社會大眾更進一步的認識玉里野生動物保護區內的動、植物,以及瞭解野生動物保護區對於中央山脈保育廊道的重要性,進而支持並參與生物多樣性的保育工作。112年12月辦理國土綠網-編織山海戀曲策展開幕活動,了解花蓮生態保育綠色網絡的重要性及花蓮綠網中「森-川-里-海」保育軸帶動人的生態保育行動故事。
三、自然步道系統:台灣素有美麗寶島之稱,山林蓊鬱美景天成,景觀資源豐富,依據調查研究資料,民眾在從事戶外休閒活動時,最喜歡的項目是登山健行及森林旅遊。本分署積極配合林業保育署推動「國家自然步道系統計畫」,並依據國家步道系統規劃藍圖,根據資源條件及遊憩需求,整建不同等級之登山健行步道,提供各類型之遊憩機會序列,並期望以海岸山脈步道系統為骨幹,串聯花東縱谷及東部海岸旅遊景點,發展東台灣生態旅遊,提供國人多元化、多樣性之戶外休閒遊憩活動,同時加強暨有步道之經營管理,結合社區林業,積極辦理步道認養,與地方居民共同維護管理,以期步道之永續利用。
本分署轄管步道之興建、營運已規劃整建之區域型步道共6條,由北至南分別為佐倉步道、撒固兒步道、鯉魚山步道群、森坂步道、富源國家森林遊樂區步道群、虎頭山步道;國家級步道共計4條,包含海岸山脈月眉山步道、能高越嶺道東段國家步道、八通關鹿鳴吊橋段步道、安通越嶺道西段步道。轄區部分步道,開放由民間企業或社會(社區)團體認養,協助辦理步道之維護、巡視護管與遊客服務工作等,步道工法亦朝向以生態工法及手作步道方式進行步道維護,以保存山村步道自然風貌。
四、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為確實保存並推廣林田山之珍貴的林業文化,有效整合各種力量,集結不同的資源,規劃一個能夠多方面考量當地居民權益、外來旅客利益及政府相關單位立埸的林業文化園區。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之規劃,其主要精神在於重視台灣林業傳統、尊重林業歷史、對於現存的林業文化遺址展開「保存、復原、再利用」的行動,及針對未來的發展提出願景的規劃。
園區現況已完成中山堂復舊、林業文物展示館、林田山服務中心、舊場長宿舍、木雕館等建物中。
啟動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整體發展計畫(中長程計畫),預定執行內容包括
全區聚落建築群調查研究,與辦理已整建之中山堂等、歷史建築因應計畫。
分期整建園區內房舍,未來作為主要展設館、住宿體驗、文創空間、遊客服務中心、餐飲販售、公廁等服務設施。
分期整建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內萬森軌道設施與區外停車場域整理,以提升園區對外交通連結,未來作為園區內動態體驗之機械遊樂設施,以過往運材體驗強化園區遊憩機能, 並結合縱谷遊憩規劃服務及回饋地方。
規劃辦理園區基礎設施與戶外景觀維護工程,以提升園區基礎服務品質。
五、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位於花東縱谷風景區北端,占地1,250公頃,以廣闊林地、可食地景與田園風光為景觀特色,100年5月20日配合國際藝術節開幕啟用,定位為「樂活森林園區」擁有休閒樂活、友善生產、土地歷史與環境療癒、在地文化及永續發展等多重功能。園區栽種近20種低海拔常見樹木,鳥類資源經調查約有72種。
整體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的規劃以結合周邊農業、原住民文化、社區營造及環境教育等產業與資源,打造符合生態、節能、減碳、健康導向的規劃與設計,企圖形成多元知性旅遊場域,且與縱谷內遊憩景點連線,提供優質遊憩服務,同時希冀可為平地森林、在地生態景觀、地方居民生活、國人身心健康與環境產業的永續再創新機。
四季樂活之平地森林園區展現四季之美,春季油菜花花海及「螢漫平森」大農大富賞螢趣生態旅遊活動、夏季可食地景搭配食農教育及夜間觀星活動,以及與花蓮縣政府合辦法鷂風箏季活動、秋季森林療癒及全國知名之太巴塱的Pangcah生活節活動、冬季楓香轉紅的賞楓活動,以及一年四季都很適合自行車道鐵馬行。
六、國家森林志工
本分署國家森林志工志願服務運用自85年起召募第1期解說宣導志工,整併國家森林與平地森林志工隊,並於112年加入第8期志工生力軍,提供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富源國家森林遊樂區等場域固定排班解說諮詢服務,針對平日及假日現場人力不足的部分,支援駐館導覽服務,提供遊客服務諮詢、定時解說導覽等,以及協助螢火蟲長期監測計畫,做為賞螢活動的解說資料。
國家森林志工人才培訓包括國家森林志工人才培訓計畫編擬、國家森林志工人才招募培訓計畫之執行與督導、國家森林志願服務運用等,為加強志工之專業能力,提升解說服務品質,每年辦理研習,另外為了提升生態保育、環境教育之推廣效益,周末假日志工駐點解說服務,提供遊客更高品質之森林遊憩體驗目標。
七、生態旅遊推廣:運用轄管之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富源國家森林遊樂區、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瑞穗生態教育館及步道群等場域資源,並整建各項公共、服務及安全設施,營造優質戶外遊憩環境,推展環境教育,連結森林周邊部落、社區旅遊產業,發展具特色多元生態文化活動,提供深度且優質的體驗活動,完整保育生態系統並興創地方綠金產業。
生態旅遊-平地森林園區
接連二山間縱谷平原綠地之油菜花花海吸引遊客。
「螢漫平森」大農大富賞螢趣活動之螢況。
秋冬季走入大農大富南環區森林裡,綠境森林裡樹精靈換上黃色、紅色衣裳。
榮獲綠建築獎之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遊客中心,提供遊客、餐飲、教育、行政等服務。
瀏覽人次:7634
最後更新日期:2024-08-12